击壤歌
佚名〔先秦〕
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。
凿井而饮,耕田而食。
帝力于我何有哉!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太阳升起就去耕作田地,太阳下山就回家去休息。
凿一眼井就可以有水喝,耕田劳作就可获取食物。
这样的日子有何不自在,谁还去羡慕帝王的权力。
注释
壤:据论是古代儿童玩具,以木做成,前宽后窄,长一尺多,形如鞋。玩时,先将一壤置于地,然后在三四十步远处,以另一壤击之,中者为胜。
作:劳动。
息:休息。
帝力句:一说为”帝何德与我哉“。帝力:尧帝的力量。何有:有什么(影响)。如果是”何德“,那就是有什么(恩惠)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毓明笠 .中学生古典诗词赏读金典 .北京市 :中国言实出版社 ,2011年 :14页 .
2、
师纶选 .历代咏史诗五百首 .广州市 :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,2010年 :4页 .
3、
余建忠 .中国古代名诗词译赏 .昆明市 :云南大学出版社 ,2011年 :1-2页 .
赏析
击壤歌是一首淳朴的民谣。据《帝王世纪》记载:“帝尧之世,天下大和,百姓无事。有八九十老人,击壤而歌。”这位八九十岁的老人所歌的歌词就是:“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。凿井而饮,耕田而食。帝力于我何有哉?”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《击壤歌》。
这首民谣描绘的是在上古尧时代的太平盛世,人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,太阳出来就开始干活,太阳落下就回家休息,开凿井泉就有水饮,耕种田地就有饭吃……这反映了农耕文化的显著特点,是劳动人民自食其力的生活的真实写照。
对于这首歌谣的最后一句,“帝力于我何有哉”,“帝力”历来有两种解释。一种认为指“帝王的力量”,也就是说,人们的
创作背景
这首歌谣大约流传于距今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时期。传说在尧帝时代,天下太平,百姓安居乐业。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,一边悠闲地做着“击壤”的游戏,一边唱出了这首歌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余建忠 .中国古代名诗词译赏 .昆明市 :云南大学出版社 ,2011年 :1-2页 .
鉴赏
这首民谣描绘的是在上古尧时代的太平盛世,人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,太阳出来就开始干活,太阳落下就回家休息,开凿井泉就有水饮,耕种田地就有饭吃……这反映了农耕文化的显著特点,是劳动人民自食其力的生活的真实写照。
对于这首歌谣的最后一句,“帝力于我何有哉”,“帝力”历来有两种解释。一种认为指“帝王的力量”,也就是说,人们的自给自足、衣食无忧的生活是靠自己的劳动得来的,而君王对此并没有什么作用,歌者反问:帝王的力量对我来说又有什么作用呢?
当然,如此闲适安康的生活,并不是真的与帝王一点儿关系都没有,因此也有评论云:“能使民安其作息、饮食即帝力也。得末句
简析
《击壤歌》是一首远古先民咏赞美好生活的歌谣。这首歌谣用极口语化的表述方式,吟唱出一首生动的田园风景诗,仿佛听到了苍老却健硕的农人,在田地中对着无垠田畴悠扬地咏颂。这是他们怡然于简朴生活而自足的歌声,展现出农耕时代上古先民的幸福生活图景,诠释了原始的自由安闲与自给自足的简单快乐。全篇于自然中见淳美,朴拙中见太平,其用语纯净,不染尘灰,意境高古,文字流畅,颇具长短抑扬的韵致。
父善游
吕不韦〔先秦〕
有过于江上者,见人方引婴儿欲投之江中,婴儿啼。人问其故。曰:“此其父善游。”——其父虽善游,其子岂遽善游哉?以此任物,亦必悖矣。
玄鸟生商
佚名〔先秦〕
天命玄鸟,降而生商。《诗经》
殷契,母曰简狄,有娀氏之女,为帝喾次妃。三人行浴,见玄鸟堕其卵,简狄取吞之,因孕生契。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。帝舜乃命契曰:“百姓不亲,五品不训,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,五教在宽。”封于商,赐姓子氏。契兴于唐、虞、大禹之际,功业著于百姓,百姓以平。《史记》
宁越久不止
《吕氏春秋》〔先秦〕
宁越,中牟之鄙人也。苦耕稼之劳,谓其友曰:“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?”
其友曰:“莫如学。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。”
宁越曰:“请以十五岁。人将休,吾将不敢休;人将卧,吾将不敢卧。”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。
矢之速也,而不过二里,止也;步之迟也,而百舍,不止也。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,其为诸侯师,岂不宜哉?